本报讯 (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季思华 陈东海 陈欣 实习生 张璇)近年来,安徽省阜南县新村镇以打造“富足、秀美、仁义”新村为目标,以“本草芦蒿、康养小镇”为规划引领,以芦蒿为特色主导产业,深挖资源禀赋,做好土地文章,三产融合,持续开拓创新,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新村镇位于阜南县西北角,与临泉县、颍州区接壤,位于“三县交界”,交通便利。由于靠近淮河,地势低洼,独特的地貌特征为芦蒿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。且据当地老百姓传说,新村人至少从宋代开始,就有种植芦蒿的传统。
历史悠久,交通便利,自然条件得天独厚,新村芦蒿种植却几经波折,在20世纪90年代规模一度达到万亩左右,却因种种原因到2010年减少至百亩左右。
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,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。转机发生在2015年,张亮担任新村镇党委书记一职后,五年的任职镇长经历让张亮发现新村镇致富的关键在芦蒿,任职以来,通过政策扶持、改进种植技术、优选芦蒿品种等举措,时隔多年,这粒芦蒿种子终于又在新村镇重新发芽,种植面积突破到16000亩,产值突破亿元大关,每年为群众人均增收6000余元,打开了致富的大门。
随着芦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,新村镇镇党委政府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种植——销售模式,开始以“农头”链“工尾”,用一产促二产,以二产谋三产,探索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通过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地头保鲜库建设,延长芦蒿保鲜期,同时引进一批芦蒿深加工企业,增加产品附加值,新村芦蒿向高端市场不断进军,目前已成功打开瑶海、颍上市场,正在开辟淮南市场,稳步争取武汉市场,市场不断扩大,芦蒿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。
同时,在2022年5月,中国平安还与新村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围绕新村镇的几大需求点,集结公司在阜阳的6家公司——产险、寿险、养老险、银行、普惠、证券,对芦蒿产业的一、二、三产进行全面对接帮扶。
在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下,今天的新村镇,芦蒿产业工商注册涉农经营主体达800余家,芦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,每年可为群众人均增收8000余元,全镇形成了年轻人创业、老年人就业的良好氛围,产业欣欣向荣,社会和谐稳定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深挖资源禀赋,持续打造‘新村芦蒿’品牌,推进三产融合,争取在未来五年打造百亿芦蒿市场,做好芦蒿的大文章。”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接受《工商导报》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。